前几天出门逛街的时候看到了一大一小两个小孩在玩赛车游戏,小的那个技术其实是有些略差的,大的那个一看就身经百战,所以第1局的时候小朋友输得体无完肤。
第2局开始之后,大的那个小男孩略微有些落后,这是站在男孩背后的妈妈,却开始焦躁了起来,嘟嘟囔囔地表示孩子不应该这样开又撞墙了,可越这样唠叨孩子的表现越差,最终输掉了第2场比赛。
第3局开始之后打的男孩又是输掉了比赛,连输两局之后这个男孩的妈妈就气急败坏的抱怨,你真是什么都不行。
一大一小两个男孩的比赛真的像我们看上去那么简单吗?其实并不是。
大的男孩儿无论是技术能力上都比小男孩强上很多,正是因为母亲自以为是的指导导致男孩输掉了比赛。
01看家长自认为对的教育,是如何一步步让孩子“输掉”学业的?
【瞎指挥导致孩子越来越差】
男孩的母亲一直在不停的说这说那,直接占用了孩子过多的工作记忆,以至于孩子的脑容量不足。
男孩不仅要操控游戏进入游戏当中的相关信息,同时还要接收来自母亲的指挥,信号自然而然就会导致一系列的混乱和错误模式,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男孩越玩越差。
如果将这件事情带入到孩子写作业当中的话,对于孩子的学习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,当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正在全神贯注的做题,当家长的却告诉孩子这道题错了那个题不对,那么孩子的大脑工作内存正在被家长不停的占用,最终导致学习成绩受损。
【争强好胜导致孩子陷入内耗】
当母亲的自然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更加的优秀,不希望孩子输给别人。
也正是母亲太过于焦躁和急躁,所以孩子在日常的学习当中,根本就无法保持一个好的心态。
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同样也会开始自我否定,当母亲开始焦虑时,就会用抱怨和唠叨的方式来宣泄,而孩子自然而然也会陷入焦躁和内疚当中,开始患得患失,选择逃避。
02家长应该怎么做?
当父母的一定要将注意力从竞争这方面移开,把目光放在孩子本身的成长和进步上,除此之外,家长一定要允许孩子失败,并且接受孩子失败。
只有当父母的从心里认为输赢并不重要之后,孩子才能够不断的挑战自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,孩子在抛开了心理上的包袱之后,就开始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极限。
大家对世界冠军邓亚萍应该并不陌生吧,其实即便是身为顶尖的一批运动员,但是在面对比赛的时候同样会非常的焦灼,尤其是在一份定胜负的时候,心态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,而教练员在给运动员进行指导的时候,从来不会说什么怎样调整心态,更不会说怎么对付对手而只有一句话,那就是把球打在台子上。
其实作为家长的在面对孩子的时候,尽可能的做到不责备,不批评,不鼓励,而这才是孩子能够专注当下任务的重要一点。